服務(wù)熱線
18501309179
點擊次數(shù):18 發(fā)布時間:2011-5-28
核酸探針 Fitts(1983)等在沙門菌檢測中引入了*代DNA-RNA雜交技術(shù),此法應(yīng)用的探針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傷寒沙門菌DNA片段,其敏感性高,經(jīng)大約48h的增菌步驟后,檢測極限可達l08個/ml,但由于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,只能在專門的實驗室中進行,因此阻礙了該方法的推廣應(yīng)用。第二代方法依賴于沙門菌核糖體RNA(rRNA)的檢測。核糖體是細胞蛋白質(zhì)合成器的一部分,每個細菌中存在5000~20000個復制體,而相比之下染色體DNA復制體僅2~10個。
這種天然富含rRNA標靶序列的情況使得無輻射檢測成為可能,同時又保持了與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當 或更高的敏感性。該方法的另一優(yōu)點是由于rRNA為單鏈,雜交前無需經(jīng)過變性步驟。要得到陽性結(jié)果,此法需要105個/ml(以靶細胞計)。對于沙門菌檢測來說,無論采取*代還是第二代檢測方法,都需要進行預(yù)增菌和選擇性增菌,總共約50h。核酸探針法比ELISA法更耗時,但二者成本相近。檢測一種菌就需要制備一種探針,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致病性沙門菌的探針,無論是采用*代還是第二代檢測方法,要達到檢測量還要對樣品進行預(yù)增菌和選擇性增菌,任何一種方法不可能有100%的特異性和敏感性,所以必須考慮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問題。
AOACzui近認可了Gene-Trak沙門菌比色分析法,探針的標記物為異硫氰酸熒光素(FITC),再用辣根過氧化酶標記抗FITC的抗體結(jié)合放大探針,在多聚腺苷酸尾部和多聚胸腺嘧啶侵染棒固相薄膜上雜交,對239株沙門菌的特異性檢出率為100%,假陽性率為0.8%。